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中心>工作动态
当前浙江粮食供应充裕 价格基本平稳
发布时间:2020-04-14 点击次数:885

 

 4月13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四十三场),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杨大海,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总工程师叶晓云,传染病流行病学专家、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龚震宇出席发布会并回答问题。 

 叶晓云就浙江粮食供应和消费者集中购粮情况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国家陆续发布粮食出口禁令。这会对浙江粮食供应造成什么影响?

 由于部分国家限制粮食出口,国家粮食市场有所波动,但对浙江供应基本没有影响。

 从供给情况来看,浙江粮食供应渠道稳定,主要来源于省内生产和省外主产区调入,只有少量进口用于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全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足,这是保障浙江粮食安全最坚实的基础。而2019年浙江大米进口数量为10万吨,仅占全省大米消费1.5%。因此即使完全停止进口,也不影响省内口粮供应。

 从储备情况看,浙江储备粮规模居全国第二位,可保障全省城乡居民半年时间的口粮消费;各市主城区都建立了10-15天的成品粮油储备,一旦市场商品粮库存供应跟不上,可随时用于应急保供。需要时可再启动储备粮加工跟进供应;国家也在浙江存储了相当数量的中央储备粮,保障省内粮食供应的基础十分扎实

 从市场运行情况来看,当前粮食市场流通活跃、购销顺畅。加工企业全面复工,批发市场运转有序,各大商超供应渠道畅通,相关粮食加工、供应、运输、配送和应急保障协作运转良好。目前全省社会企业粮食库存约220万吨,食用油16万吨。25家主要粮食批发市场库存可供应天数达10天以上,部分商超库存可供应天数达到45天。

 总之,当前浙江粮食供应充裕,价格基本平稳。浙江有信心有底气保障全省粮食供应稳定和价格基本平稳。

 近期粮食问题备受关注,很多人仍担心粮食会出现供应紧张、价格上涨,省内也有个别地区出现消费者集中购粮的情况。请问当前老百姓是否需要提前多“囤”点粮?

 前段时间部分地区出现大米等粮食产品销量增加,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受个别国家限制粮食出口影响;二是杭州、宁波等地派发消费券,群众使用消费券集中采购大米等;三是省内企业复工复产进程加快,大型伙食单位粮食采购量增加。

   这些因素的影响是短期的,不改变长期供应充足、价格平稳的大局。按照2019年全国2.096亿吨稻谷总产量来计算,国家已保障了每个人194斤大米,仅大米就可让大家饭碗无忧。另外还有小麦、鲜食玉米、薯类等作为补充。大家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担忧粮食供应紧张而超量购买,甚至非理性“囤粮”,建议大家根据家庭消费需要确定日常采购量。尤其是现在已近春夏之交,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大米、面粉等保存不当容易发霉变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下阶段,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多措并举,切实保障浙江粮食市场供应充足和质优价稳:

   加强市场监测预警和秩序监管。加强对粮食价格及市场动态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分析,每日监测粮油库存、加工、供应及市场价格变动等情况。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粮食市场秩序监管,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确保粮食市场稳定有序。

   加强粮源组织调度。统筹组织粮食加工、经营企业和粮油批发市场及时采购调度粮源,补充粮油库存。支持粮食企业与粮食主产区加强产销衔接。鼓励粮食龙头企业多组织粮源加工投放市场。督促商超、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及时补足柜台货架,确保米面油供应不断档、不脱销。

   加强粮食安全应急保障机制。与有关部门加强协作,用好粮食应急保障协作机制;与粮油应急加工、运输和供应网点实时联络,做好应急成品粮油加工和供应的准备工作。督促各市提升成品粮油保障能力,确保货源供应和及时补充。

   加强储备粮应对准备。根据市场供应和粮食库存情况,适时、合理、有序轮出储备粮源,若有必要及时进行应急加工,供应市场。一旦发生法定动用情形,及时向市场投放政府储备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