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国家发改委公布2021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经国务院批准,2021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1.13元/斤,上调0.01元/斤。虽然2021年产小麦托市底价上调幅度不大,但也将为后期小麦市场提供较强底部支撑。
一方面,2021年小麦最低收购价上调,能够有效稳定粮食生产,并可以适当提高明年农户的售粮收益;
另一方面,上调幅度仅0.01元/斤,则应是谨慎衡量当前小麦市场状况后,为防止刺激小麦市场价格过度上涨而做出的选择。后期随着下游需求进入传统消费旺季、加工企业开机率逐渐提升,以及玉米价格的比价效应带动,预计国内小麦市场价格将保持稳中偏强态势。
小麦最新价格信息
主产区麦价稳中上涨
江苏地区:徐州铜山地区白小麦进厂价1.24元/斤,较之前有所下降;宿迁宿城地区白麦进厂价1.24元/斤,近日上量减少,报价上涨。
安徽地区:亳州蒙城地区白小麦净粮进厂价1.24元/斤,淮北濉溪地区白小麦净粮进厂价1.23-1.24元/斤,均较之前上涨0.005-0.01元/斤。
河南地区:漯河地区白小麦净粮进厂价1.275元/斤;许昌地区白小麦净粮进厂价1.26元/斤,高位运行。
山东地区:青岛平度地区面粉加工企业采购净粮进厂价1.27元/斤;聊城莘县地区面粉加工企业采购小麦净粮进厂价1.25-1.265元/斤,高位运行。
河北地区:石家庄藁城区白小麦毛粮进厂价1.255元/斤;衡水地区当地贸易商外发小麦毛粮价格在1.23元/斤,水分13以内、容重790以上。
小麦价格临近阶段高点
经过10月份以来小麦价格的不断上涨,目前制粉企业主流收购价格已在1.22-1.27元/斤,部分高价位地区已高于临储小麦到厂价格,在政策性小麦底价不做调整的情况下,市场小麦价格继续上涨空间已十分有限。
据制粉企业反映,近日主产区小麦价格整体高位运行,局部价格伴有小幅震荡,市场继续追涨的情绪已不是很高。原因是随着前期市场采购及政策竞拍粮源的到货,无论是面粉企业还是饲料企业均建有一定库存,采购节奏有所放缓。
后市玉米对小麦价格的拉动效应或会逐步减弱。今年夏收以来小麦价格走势偏强,饲料企业抢购对市场起到了明显的推波助澜作用。市场预计,后期随着主产区玉米上市量逐步增加,临储玉米出库,以及进口玉米和替代品陆续到港,玉米市场供应形势将逐渐转向宽松,玉米价格有望保持稳定或小幅回落,因此玉米对小麦价格的推涨作用也会大大减弱。
近日,农业农村部总经济师表示,近期由于玉米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企业收购小麦用作饲料的情况。从经验来看,小麦价格是玉米价格的“天花板”,小麦饲用量增加就会抑制玉米价格上涨,玉米价格下降以后会促使饲料企业减少小麦的使用,所以长期来看,用小麦替代玉米的可能性不大。
市场权威人士认为,当前小麦价格已接近年内高点,但优普小麦价差处于近年低位。建议贸易商陆续出售普通小麦,对于优质小麦仍可适当存放,观望后市。
后期以涨为主,幅度不大
国内主产区流通市场小麦“量降价升”提振国家临储小麦成交,其市场有效供给能力明显提高。随着主产区流通市场小麦供给量增加,麦价上涨步伐放缓,部分区域持粮主体惜售心态减弱,陆续销售库存小麦。
2021年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经国务院批准,2021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3元,较上年提高0.01元/斤。
据统计,2020年以来国家临储小麦累计成交量1460.8719万吨,同比增加1250.8781万吨;与此同时,主产区2020年小麦托市收购量615.1万吨,同比下降1216万吨。
国家临储小麦成交量同比大幅增加而主产区小麦托市收购量同比大幅下降使得政策性小麦库存量趋于下降。据统计,截至10月底,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数量8439万吨,同比下降898万吨,其中江苏地区1810万吨,安徽地区2032万吨,河南地区3763万吨,河北地区345万吨,山东地区295万吨,湖北地区194万吨。
由于当前国内主产区流通市场麦价接轨国家小麦采购成本甚至运行于国家临储小麦采购成本之上,国家临储小麦保持周度高投放量使得麦价进一步上行的阻力加大。但考虑到国家临储小麦区域间投放力度不一加之品质差异,质优小麦市场化特征将相对较为明显,后期政策与市场之间的博弈将加剧。建议后期密切关注国内政策调控动态以及市场主体之间的购销博弈情况。